第一章 火燎的六月六月的日頭毒得能曬裂石頭。新集村的稻場上,熱浪一波接一波地翻滾,
把空氣都烤得扭曲變形。知了聲嘶力竭地叫著,像是要把最后一點生氣都嘔出來。
衛(wèi)子光著膀子,只穿一條洗得發(fā)白的短褲,趿拉著人字拖,一左一右拎著兩個開水瓶,
在滾燙的土路上小跑。開水瓶是軍綠色的,漆皮已經(jīng)斑駁脫落,露出底下深色的鐵皮。
"要不是送水,鬼才愿意出門。"衛(wèi)子嘟囔著,汗水順著他的脊梁溝往下淌,
在瘦削的背上劃出一道亮晶晶的水痕。他今年十三,正是抽條的年紀(jì),胳膊腿細得像麻桿,
卻已經(jīng)有了莊稼人特有的韌勁。兩個開水瓶在他手里晃蕩得有節(jié)奏,一個裝著剛燒開的熱水,
一個裝著從三伯家井里打來的涼水,加了糖精和白醋,是專門給父母解暑的"冰水"。
稻場就在村頭,一片被石磙碾得平展展的黃土場院。場中央堆著小山似的稻谷,
在烈日下泛著金黃的光。谷堆頂上插著一根短木棍,系著塊塑料薄膜,
此刻正無精打采地耷拉著。衛(wèi)子的父親老四蹲在場邊樹蔭下,屁股坐在木锨把上,
露出黝黑壯實的虎背熊腰。他一手拿破草帽扇風(fēng),一手抓著肩頭的毛巾胡亂擦汗。
母親站在一旁,不時望望谷堆,又望望衛(wèi)子來的方向。"這個瓶里是開水。
這個瓶是'冰水',才從三伯家井里打的,加了糖精和白醋。"衛(wèi)子放下水瓶,
一屁股坐在父親身邊的木锨把上。母親提起"冰水"瓶,倒?jié)M她的搪瓷缸子,遞到父親手上。
然后又提起開水瓶,往父親那個滿是茶垢的大瓷缸里加滿開水,茶葉在滾水里翻騰,
熱氣蒸蒸上升。父親大口大口喝著"糖醋冰水",喉結(jié)上下滾動。"咕嘟,咕嘟",
一杯見底。他咂咂嘴,來了一句:"舒服。"就在這時,一陣微風(fēng)吹過,帶來些許涼意。
父親像被彈簧彈起來似的,猛地站起:"起來!"衛(wèi)子反應(yīng)也快,但還是慢了一步,
木锨被父親奪了過去,他的屁股直接坐在了滾燙的地面上,燙得他齜牙咧嘴。
父親幾乎是小跑到谷堆旁,一锨一锨地拋灑稻谷。母親也放下水杯,
拿了竹掃把站在父親下風(fēng)口。每拋灑一陣,或是風(fēng)間歇時,母親就快速卻輕柔地掃去浮屑。
長年的默契讓他們的配合天衣無縫,無需言語,無需眼神。風(fēng)歇,他們歇;風(fēng)起,他們起。
農(nóng)人的靠天吃飯,在他們的一锨一帚中,完美詮釋。"老四,你也不怕熱,大中午的,
不要命?莫中暑了。"剛忙完田地回家的二伯路過稻場,沖父親喊道。"么辦呢?
聽說這兩天'還糧'的價格還可以,遲'還'早'還',總是要'還',想今天搶出來,
明天去把任務(wù)還它。個鬼天,今年收成也不好,只能指望價格高點。
"二伯的消息無疑對父親有著極強的誘惑,衛(wèi)子甚至看到父親在回話時,
臉上竟然露出了減產(chǎn)后的第一絲笑意。"是的,我也聽說的,昨天灣里有幾家去'還糧',
今天也有幾家,他們都說比前幾天價高。并且,他們還說,糧店收得不嚴(yán),有點秕谷,
有點砂,甚至有點水份的,都'還'出去了。""真的?"父親提高嗓門,臉上樂開了花。
價格高,且收購不嚴(yán),這消息鼓舞著父親,讓他更加堅定了"今天搶出來"的信念。
那堆稻谷,終于在傍晚前后被父母收拾完畢。金燦燦的稻谷堆得像座小山,
在夕陽下閃著耀眼的光。裝袋時,父親失去了往日的果敢,慢吞吞的,
甚至撮起谷來也疲軟無力。"老二說,今年收得不嚴(yán),我這谷一點砂都沒有,干崩崩的,
要不,把下風(fēng)頭半飽半秕的谷,摻一些到里面?"父親像是與母親商量,又似自言自語。
"話是那樣說,萬一明天'還糧'時,要求又嚴(yán)格了呢?排隊等'風(fēng)斗'不說,
'風(fēng)斗'的風(fēng)又大,有可能把飽谷吹走,多的都去了。還有,糧店人多,又熱,
折騰起來人也受不了。"母親考慮得更加細致。"也是的,要是為這幾十斤秕谷,
明天又去'風(fēng)'啊搞的,劃不來。""要不,只在幾袋里面摻?我們自己做上記號,
明天萬一嚴(yán)格了,查出來了,也只'風(fēng)'這幾袋,不會太麻煩。
"父親終究把二伯說的"收購不嚴(yán)"聽進了心里,打起自己的小算盤。
衛(wèi)子看著父親偷偷在幾袋谷里摻了些秕谷,又用草繩在袋口做了不易察覺的記號。
夕陽的余暉照在父親汗?jié)竦谋成?,反射出古銅色的光。衛(wèi)子突然覺得,
父親像極了那些在集市上耍小聰明的販子,這讓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
第二章 黎明前的盤算第二天,衛(wèi)子以為父親會很早起來趕往糧店"還糧"。
吃過母親的"早早飯"后,他就跑到稻場,卻發(fā)現(xiàn)父親依舊躺在谷袋旁的竹床上,鼾聲如雷。
這已是他連續(xù)兩晚睡在稻場了。竹床邊,衛(wèi)子昨天砍的艾草與辣蓼,依舊散發(fā)著寥寥輕煙,
微香籠罩著整個稻場。"爸,你還不起?昨天不是說今天要打早去'還糧'嗎?這都幾點了?
"父親絲毫不介意衛(wèi)子擾了他的清夢,爬起來,揉了揉眼睛,伸了伸懶腰,
竟自得其樂地唱起了《沙家浜》:"想當(dāng)初,老子的隊伍才開張,
總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......""喲喝,老頭子今天心情不錯,
竟然哼起了那個年代他時常登臺的唱腔。"衛(wèi)子心想,趁他高興,趕忙說:"爸,
今天'賣谷'帶上我吧,我還可以幫你推板車。"父親咧嘴一笑,"可得,今天帶你一起,
把谷賣了跟你買冰棒吃。"他異常爽快地答應(yīng)了衛(wèi)子。很多年以后,衛(wèi)子偶爾回憶起此事,
依舊在想,父親的好心情和爽快,是不是因為那幾十斤摻了秕谷的稻谷?
衛(wèi)子暗自歡喜的時候,母親來了,帶來了早飯。父親牙都不回家刷,
只用他的隔夜茶漱了漱口,便大口大口扒拉起來。飯還沒吃完,灣里的幾位叔伯就拉了板車,
拖了糧食,行至稻場邊上。"老四,這都幾點了,還在吃?趕緊,吃了好上路。"原來,
父親與他們約好同往糧店,一起"還糧"。從新集村到鎮(zhèn)上糧店,要經(jīng)過四個上坡,
兩短兩長。大家一起去,相互有個照應(yīng)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某家的糧食不合格,
要在糧店進行"風(fēng)"、"曬"、"篩"等處理,大家也好搭把手,早點收工回家。
每家除了車把式,也有人隨行,或妻或子,推板車,照看谷物,跑腿打雜。
衛(wèi)子跟在母親身后,母親跟在車隊后面,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(fā)了。
雖然不是第一次從家里步行到鎮(zhèn)上,衛(wèi)子依舊問母親:"到鎮(zhèn)上有多遠?""八里路。
""八里路有幾遠?""八里路不就是八里路。""要走幾半天?""沒計過。
""家里到鎮(zhèn)上,四公里",這是村人一直堅信的,從古至今,包括衛(wèi)子。只是很多年后,
衛(wèi)子沿著昔日線路重走時,手機上的運動軟件顯示6公里。真相只有一個,孰是孰非?
時間上雖然還是早晨,一行人卻在不斷的推拉中氣喘如牛,汗如雨下。"老四,
你今天搞滿滿一車啊,說不定還有錢回呢。""鬼喲,不作那個指望,我屋的六畝多田,
七個人,再加上七裹八雜的一扣,這一車只怕還不夠。再說,哪怕價格再高,
也不會高過二十塊(每百斤),這一車又能有多少錢?唉,能'還'夠,我就謝天謝地了。
"眾人無語,默默前行。這也是實情,辛辛苦苦種上一季,所收糧食卻連任務(wù)都"還不清"。
很多年以后,衛(wèi)子突然想起,其時農(nóng)村考學(xué)的鯉魚跳農(nóng)門,
最原始的支撐或許就在這里——考出去了,不用"還糧",自己好的同時,家里也少交稅。
"四叔,莫嘆氣,早稻便是便宜,可晚稻貴哩,這一季把任務(wù)'還'掉,晚稻,
賣多少得多少,如果照去年30多塊(每百斤)的行情,以及產(chǎn)量,你能收不少票子呢。
""曉得呢,哪個曉得到秋季是么樣。除了走一步看一步,又能怎樣?""莫擔(dān)心,莫擔(dān)心,
你們都操些冤枉心,天下農(nóng)民不都是這樣,靠天吃飯,餓不死,除非天災(zāi),也落不到幾個錢。
""衛(wèi)子,要好好讀書哈,不好好讀書,我們的今天,就是你的明天。
"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搭著話,雖有向往,但現(xiàn)實面前,依舊情緒低落。衛(wèi)子不曾言語,
只老老實實地跟在他們后面,或搭手推車,或暗自思考他們所謂的讀書問題。"你們說,
今天的收購會不會跟前幾天一樣——不太嚴(yán)?"父親終是內(nèi)心不安,
為他摻了幾十斤秕谷的幾袋谷粒擔(dān)憂。"說不定。前幾天確實不太嚴(yán),
反正這也沒個統(tǒng)一標(biāo)準(zhǔn),只憑糧店上班人員的一句話,他說行,你就行,他說不行,
你行也不行。""糧店每天有那么多人上班,每個人的評判'感覺'不一樣,
只有聽天由命了。""老四,你每年都處理得干干凈凈的,還擔(dān)心這?""管它呢,
隨便他們搞,反正也不值錢,他們?nèi)绻室獾箅y,我就直接拖回,攤派完成不了就那樣放著。
以前也不是沒有過,放到最后,大隊的還直接到屋里去收,谷,還不是那些谷。
"父親沒想到,他的一句問,引來如此多的答,可是又沒有一個答案是他期望的。
第三章 糧店風(fēng)云"四公里"終在車輪的轉(zhuǎn)動中愈來愈短,車把式們的話也愈來愈少。
或許都在擔(dān)心自家的谷,或許都在擔(dān)心收購不順,再或許都在擔(dān)心這一車滿滿的辛勞血汗,
能不能"還清"任務(wù)。當(dāng)糧店那熟悉的灰磚圍墻出現(xiàn)在眼前時,衛(wèi)子不禁深吸了一口氣。
這是他第一次正式來糧店"還糧",以往都是父母來,他只能在家等著吃父親承諾的冰棒。
糧店的院子里,到處是人,到處是車,到處是流動的谷,到處是喧鬧的聲。有人排隊,
有人搶隊,有人興高采烈地點著鈔票,
也有人垂頭喪氣地對谷料進行二次處理......父親一行人老老實實地排隊,
留下幾人看守,其他人則四散打聽。"今天的行情么樣?么價?" "今天收購嚴(yán)不嚴(yán)?
" ......不知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沒有,或許有,或許沒有。不管有沒有,
他們依舊不厭其煩地問著一個個"還"得或順或不順的莊稼人。有人在糧店院里二次曬谷,
他們跑上去,抓上兩粒,送到嘴巴里一嗑,與自家稻谷進行對比;有人用"風(fēng)斗""風(fēng)"谷,
他們上前觀望,與自家的雜質(zhì)率對比;有人拿了篩子,來回顛簸,篩著砂石,
他們也會上前一探......天很熱,可他們依舊固執(zhí)地在烈陽下跑來跑去。
一撥撥"還糧"人不斷走出糧店大院,
又有更多的"還糧"人從四周鄉(xiāng)村懷揣希望源源不斷地涌入。他們?yōu)车能囮犅芭玻?/p>
終是到達收購點。老把式們點頭哈腰,臉上堆滿笑容,遞上"游泳煙",
如同一個個害羞的孩子,腆腆搭訕。畢竟,別人掌握著生殺大權(quán)。工作人員不接煙,
更也不言語,板著個臉,像高高在上的皇上??吹剿哪?,
衛(wèi)子竟在第一時間無來由地想到放牛途中遇見的半干牛屎,
覺得他們驚人的相似——或許是都凹凸不平,或許是一樣的黑。
那人不緊不慢地拿出一根帶木柄的鐵錐子,錐頭尖尖,中部刻有凹槽。
而后錐尖抵在裝谷的蛇皮口袋上,稍用力,"噗嗤"一聲,刺入谷中。
握著木柄的手左右旋轉(zhuǎn),輕輕抽回。一聲"噗嗤"把衛(wèi)子嚇了一跳,那聲音,那手法,
如同電視里的"刺刀殺人",一刀見底,左剜右剜,取出時,倒刺還勾出血肉,殘忍至極。